行业资讯

news

免费咨询

0475-6198452

内蒙古:打开农牧民转移就业幸福之门

时间:2021-04-09 来源:弘扬职业安全 点击:0

        2014年,内蒙古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变。在这个稳中,农牧民转移就业占了一席之地。从全区面临的经济增速放缓、城乡就业总量大、供大于求及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等诸多障碍中,我们不难看出,今年保民生、保就业,特别是保农牧民转移就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攻克难关方显英雄本色。发展是根本,保民生是根基,关注三农、保农牧民转移就业更是保民生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农牧民过上好日子。我区积极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今年力争解决240万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形下,努力帮助更多农牧民打开转移就业的幸福之门。

  寻良方 多渠道促农牧民就业

  2013年,我区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效益下滑、财政增收放缓等严峻挑战下,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其中,全区农牧民转移就业259.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0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596元,增长12.9%,高于全区经济增速。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农牧民转移就业关乎三农问题、关乎改善民生,更关乎自治区的和谐稳定。我区从全局高度出发,以顶层设计的谋略,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寻找良方,推动全区农牧民转移就业。

  良方一:发展家庭服务业。

  在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发展家庭服务业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更是解决农牧民转移就业的重要平台。

  据自治区就业局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区共有家庭服务企业8018家,解决农牧民就业5.1万人。

  我区各地在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同时,还注重塑造服务品牌。呼和浩特市重点打造仁和家政、日信海青家政、八方保姆公司等一批家庭家服务业品牌企业。市政府还积极鼓励支持家庭企业运用连锁等方式在社区开设家庭服务网点,对稳定经营半年以上的,每个网点给予2万元补贴;赤峰市按照全市“一旗(县区)一品”工作部署和四个品牌建设方案,共创建12个优秀劳务品牌,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10个。

  劳务品牌成为农牧民进城转移就业的便捷通途。去年,仅八方保姆公司就转移农牧民就业4000多人。

  良方二:项目拉动。

  就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离不开项目推动。如今,项目吸纳已成为我区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2013年,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乌兰浩特泰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加紧建设,兴安盟人社、就业部门及时跟进项目,与泰华公司合作建立了兴安盟农牧民转移就业基地、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大学生创业园区。该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安置就业3000人,拉动就业上万人。

  乌兰察布市重点围绕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及相关产业发展,统筹考虑扩大就业问题,积极吸纳当地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该市通过制定政策措施,督促项目建设主体履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社会责任。在项目开工建设时,要求明确吸纳就业的岗位和人数,并做好用工招聘、职业培训等工作。在企业生产运营时,督促企业及时兑现就业承诺并签订劳动合同。

  良方三:创业带动就业。

  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我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创业门槛,鼓励扶持农牧民创业。叠加培训、创业等扶持效应,我区农牧民创业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0多岁的杜宝山是包头市土右旗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2013年,他听说旗就业局和村就业服务站在农闲时给村民办了一个免费的饮食服务培训班,就去听了几期课。听了老师讲农家乐餐饮文化后,杜宝山萌生了办农家乐餐饮的想法。他先将自己所住的40多平米房屋改做农家乐餐厅,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了果树。在服务站的帮助下,杜宝山办理了创业贴息贷款,通过创业培训老师的指导,如今他经营的200多平米“农夫庄园”在土右旗赫赫有名,年收入达30多万元,还解决了村里十几个人就近就地就业问题。

  赤峰市宁城县创办的返乡创业园目前已有15家企业入驻,主要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服装加工等,共吸纳劳动力1600人就业,返乡创业园企业总产值达到4.3亿元,创利税5000万元。

上一篇:内蒙古摸底社会保险补助金使用情况 下一篇:自治区卫计委:16家医院入围国家二级中医、民族医医院